可信赖的电量隔离测量方案供应商安全/隔离/更可靠的电流电压传感器
24小时定制电话:010-89494921
传感器定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柏艾斯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华锐与超导纠纷真相

华锐与超导纠纷真相

返回列表来源:柏艾斯 发布日期:2017-03-15 16:37:33浏览:-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华锐与超导纠纷真相扫一扫!

华锐、超导纠纷真相:祸起电控源代码泄密

[导读]从目前的信息来看,超导与华锐纠纷的焦点,也就是1.5兆瓦风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才是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20111122174044414


许多与韩俊良有过接触的人都评价,此人心思极细,是“有远见、有预见性的奇才。”在过去的几年里,凭着他敏锐的“市场感觉”,华锐风电(601558.SH)先是率先引进大兆瓦机组,奠定了国内“风电一哥”地位;其后又不惜重金邀请国外公司联合研发海上风机,在全球风能界都颇为瞩目。

在这两件对于华锐风电颇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Windtec。华锐风电颇受市场好评的1.5兆瓦机组中,有一款机型是来源于Windtec;上海东海大桥项目华锐风电能做成,重金聘请自Windtec公司的研发人员亦贡献不小。

早在2006年,奥地利风机设计企业Windtec已经被美国超导公司(AMSC.NSDQ)收至麾下。而超导也与华锐颇具渊源。

仅超导在中国成立苏州美恩超导有限公司,专注生产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控系统和电网无功补偿系统的第一年,其就从华锐处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合同订单。与华锐的交易金额,还一度占到超导年销售的75%。而按照超导的说法,数年来则陆续帮助华锐开发了2兆瓦、3兆瓦、5兆瓦和6兆瓦的风机。

以上种种,都足以证明这两个公司过去的合作称得上互惠共赢。但正是这个曾经最亲密的盟友,现在要把华锐风电推上被告席,对华锐风电提起有关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诉讼,同时对华锐风电的合同履约问题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尽管华锐风电和超导两方对于纠纷事件的原委都讳莫如深,但许多人都相信,从华锐风电与超导合作之初所选择的模式,就已经为两者的“纠纷”埋下了伏笔,“只是今年市场不好,恰逢国网要求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升级,将两者间的矛盾激化了。”一位来自北京某风机制造企业的销售经理表示。

电控系统采购延期

据了解,此次纠纷的核心在于华锐是否继续采购超导生产的电控系统。

前述风电企业销售经理透露,早年间中国企业刚开始涉足风机制造时,多是采取向国外公司购买许可证的形式。“这样很快就能具备风机的生产能力,但是每卖出一台风机都需要向别人交纳一定的许可费。”

不过,华锐与Windtec的合作却不存在这样的“许可”限制。多名知情人士均表示,Windtec同意与华锐联合开发风机,并且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归属华锐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求华锐生产的风机都要用超导提供的电控系统核心组件。“这应该也是超导当年收购Windtec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通过协议来实现自己旗下产品的销售,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

据保定科诺伟业控制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宏宇介绍,“按照通行的算法,电控系统一般占到风机成本的10%-15%。”

但因为专业性较强,绝大多数风机企业所使用的电控核心部件都是采购自国外。除了超导,还有ABB、艾默生等企业能提供相关产品,但华锐的供应商只有超导一家。在2008 年5月27日—2011年1月27日之间,华锐共与超导签署了8份电控核心部件的采购合同。

不过,今年以来,对于风电大基地发展模式的质疑越来越多,中国风电市场增速徒然放缓。以中国首个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为例,截至9月,今年甚至没有一台新增装机量。受此影响,近几个月,国内不少风机制造企业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工。华锐显然也受到了影响。根据其2011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其营业利润约为5.35亿元,比去年同期的约13.69亿元减少了60.90%。


2011112217421386

20111122173739530


“风电设备商这阶段普遍难过,华锐现在也是现金为王。”一位风电行业观察人士说,“先把很多订单展期,并不急于交割。同时把能拿回的现金都拿回来,让各项财务指标不那么难看。”

但华锐之前慷慨的订单却在超导的业务中占比太大,一旦有变数,对超导的业务影响严重。足以佐证的,是今年4月5日,超导发布公告称,3月31日,其最大的客户华锐风电拒收公司货物,同时华锐还将对部分合同延期付款。结果,超导的股票一夜之间缩水40%。超导随即将2010财年的营收预期从4.4亿美元下调至3.55亿美元。

据了解,超导目前已以华锐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为由,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后者支付未付货款约4亿元、逾期付款利息约1600万元;支付逾期未付的质保金约3800万元、逾期支付质保金的利息约66万;请求裁决华锐风电继续履行此前的8份采购合同;要求华锐赔偿因拒收货物的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失约156万元;以及律师费、公证费等约374万元。


源代码侵权争端

从目前的信息披露来看,超导与华锐纠纷的焦点,也就是1.5兆瓦风机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才是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有消息人士透露,华锐向超导提出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改造,并由超导支付相关费用,但超导拒绝。“双馈机组改造报价约在50万元/台,开发商让设备商承担,设备商又希望转由部件供应商负责。”

据了解,双馈机组进行低电压穿越能力的升级,主要是集中在对变频器的改造上,而这正是超导提供给华锐的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

“难题在于升级需要变频器的源代码,但这个华锐是得不到的。”一名风机企业的工程师解释。电控组件的源代码具有保密性,只有接触到深层的源代码,好多端口才能匹配和开放。而且,因为涉及变频器、变桨、远程等控制系统,即使找到相同技术水平的电控系统组件供应公司,组件端口能不能匹配也很难说。

华锐、超导纠纷真相:祸起电控源代码泄密

这或许让华锐有了“侵犯”超导知识产权的“动机”,毕竟,在当下要解决低电压穿越的问题,减少客户发电量的损失,让超导提供其产品的解决方案是最便捷的方式。

超导此前发给本报记者的声明称,华锐非法获得并使用了自己的知识产权,用以升级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以满足拟定中的中国电网标准,并允许其使用其它潜在的制造商生产的核心电气部件。但华锐高级副总裁陶刚却坚称,其低电压穿越技术和方案,是由华锐800人研发团队主导完成的。

不过,超导此前发给本报记者的一份声明表示,9月23日,奥地利克拉根福地区法院已对美国超导前雇员向华锐风电泄密案做出判决,该前雇员商业间谍罪成立,获刑3年,同时被奥地利克拉根福法院勒令对美国超导赔偿20万欧元的损失。

根据外媒报道,这名获罪的超导前雇员名为Dejan Karabrasevic。该员工承认窃取了美国超导用于控制风机的软件,进行了修改之后,然后以1.5万欧元的价格将相关数据提供给了华锐风电。

“华锐风电还承诺给其提供价值170万美元的雇佣合同,包括车和公寓。”外媒描述。

华锐风电发出官方声明:美国超导员工的说法严重不实,我公司从未向美国超导员工收买任何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他们是很有准备的做了一场策划,为的是保全自己在资本市场上的关注度。”一位华锐风电人士说。

他此言的依据是,9月23日当天,超导报告了其截至6月30日的第一财季财报,称今年第一财季的收入是91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是9720万美元。并称收入的下降是缘于华锐未对订单进行支付。

合作能否延续?

尽管双方已经撕破脸皮,并有可能将对簿公堂,但两家公司却未必会就此缘尽。

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超导过去帮助华锐进行机型研发,让华锐在中国一直处于研发能力靠前的公司,如果合作就此终结,华锐之后是否还能保证自己在国内企业中保持较快的研发速度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对于超导来说,如果失掉华锐这个大客户,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研发能力不是说有就能有的,也不是靠大量的人工投入就能完成的。”前述风机企业的工程师表示,设计研发新机型绝不是将容量简单的扩展,而是涉及到诸如新材料的等一系列难题。

“华锐这些年也积累了技术实力和研发人员,对未来的开发路线可能影响不大。”前述销售经理认为,所有的工业品在强大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下都将不是问题,“真正的难点在于成本,但是超导的产品在成本上不具有优势。”


这可能让华锐想要寻找其他的供应商。

然而,不管事件背后真实原因如何、未来是否与超导继续合作,但西方媒体有关华锐风电“侵犯知识产权”的大量报道,“对华锐目前的国际化路线的执行,尤其是北美市场的开拓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双方的合作未必会轻易地解除。“华锐对于超导的在政治和资本上的需求可能早就已经大于对其技术上的需求。”前述风电行业观察人士透露,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前后,中美在清洁能源合作上有比较强烈的意愿,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带团访美期间,双方公司签订了一些合作的合同,其中包括华锐和超导的合作。

美国超导在早前发给本报记者在声明中也表示,“华锐和美国超导的合作在过去数年中曾一直非常成功。作为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的典范,美国超导和华锐一起受益于中国风电行业迅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

“我们希望就事论事,华锐目前还是我们的客户,将来也不排除继续合作的可能。”超导中国公司一名人士表示。

与之前华锐风电接受媒体采访时指责美国超导的技术和服务不到位不同,超导也未在公开场合针对华锐的行为给予过多评论。这被不少人理解为,超导不愿放弃华锐这个自己最大的客户。

但一名超导内部人士在10月8日向本报记者透露,超导在中国拥有很多客户,“许继、沈鼓、南车等等,而且我们近期的经营和预算都是基于华锐不是我们客户的前提来做的。”

上月底,超导还宣布,将向国有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北京京城新能源有限公司(JCNE)提供风机的电控系统。该合同供货预计从2011年末开始,到2014年初结束。

“但这些厂家的市场占有量都很小,超导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前述风电行业观察人士说

20111122174316171

上一篇:工信部欲“以硅治硅” 美国“双反”或致中美双输 下一篇:巴菲特月内两度注巨资太阳能行业,抄底开始了?

24小时定制电话:010-8949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