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行业标准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北极星储能网讯:储能行业正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技术标准化体系保驾护航。在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储能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后,我国储能标准化建设驶入“快车道”。10月13日,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储能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储能行业迎来里程碑
在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看来,历经数月紧张建设的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使我国储能行业迎来一个里程碑。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是国家能源局标准化管理平台的补充和延伸,将成为我国储能标准化领域覆盖范围最全面、参与主体最具代表性、运行机制最为开放的标准化信息发布平台,为储能标准化工作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不仅是政府主管部门对行业管理的需求,更是企业对储能标准信息的迫切需求。这个平台信息比较全面,包括组织机构、政策文件、标准公开、标准化动态、产业动态、标准实施反馈等模块。”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汭直言,“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开通后,将使得标准修订透明化。例如,我们的使用感受是平台互动性比较强,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在储能标准化工作征求意见阶段提出意见和建议。”
储能系统标准体系基本成型
按照《方案》要求,到2021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储能标准体系,并建立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共享储能标准化工作动态。记者采访获悉,中电联依托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了储能领域标准编制工作:归口管理国家标准14项,能源行业标准18项,中电联团体标准50项,其中62项已发布或正在报批,20项正在编制。截至目前,储能标准体系涉及电化学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氢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储能形式,储能标准体系涵盖基础通用、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运行维护、检修、设备及试验、安全环保、技术管理等储能电站全寿命周期。
“尤其是《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电力储能用锂子电池》《电力储能用铅碳电池》《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技术规范》《储能变流器检测规程》《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电化学储能接入电网测试规范》7项核心技术标准的发布,有力支撑了我国储能系统的集成设计、产品制造、并网检测和交接试验、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示范工程和商业化项目建设,引导了国产储能装备技术创新,促进了我国储能设备技术升级。”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惠东在发布会上表示。
将加快细分领域标准化制定
“未来将紧密跟踪不同应用领域储能技术成熟度,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化应用,开展前期预研,提高标准制定效率。将布局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的储能标准体系,并根据储能技术的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应用需求,滚动修订标准体系,指导储能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表示,“未来将重点关注储能电站安全、梯次利用、预制舱式储能等标准的编制。将加快储能电站设计标准修订工作,完善储能并网测试类标准,逐步有序开展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等标准的制定工作。”
据介绍,储能标准化信息平台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储能标准化信息的开放共享,加强各标准化机构、标委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保障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反映储能标准化领域行业诉求,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
标准严重缺失监管无章可循 电池储能产业敲响安全警钟
北极星储能网讯:核心阅读: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与电动汽车的100多项国标相比,储能领域的国标还不到20项,建设监管方面没有规范可寻,同时,在相应的安全制度与监管方面也没有建立标准。
随着储能电池市场渗透率提升,安全性问题正成为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路上的“绊脚石”。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业内专家指出,如何在产业快速发展和提升经济性上寻求平衡,进一步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是行业当前面临的紧迫课题。
储能安全标准严重缺失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电池储能领域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火灾事故,这使得储能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作为新兴产业,虽然2019年电池储能市场进入“小寒冬”,但并未减弱各路资本的布局兴趣。在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现象,既有独角兽企业,也有大量的光伏、节能、电力、电子企业跨界而来,不少企业抱着“干一票大的就撤”的心态发展储能业务。
“进入一个市场并不成熟的行业,所有人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需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逐步探索出储能的商业发展模式。所以,业主、投资商以及设备商,在主观上更在意成本和价格,对产品的安全性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沈阳沙尔特宝电器总经理陶船告诉记者。
据了解,对于储能的安全规范,当前全球范围内尚不存在一个完善的标准体系。“我国储能还在大规模应用的初期,电化学储能电站还有很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与电动汽车的100多项国标相比,储能领域的国标还不足20项,建设监管方面没有规范可寻,同时,在相应的安全制度与监管方面也没有建立标准。”陶船表示。
安全防护措施缺乏针对性
据业内人士分析,电池储能系统的火灾事故,大多数是由一个电池起火引发,缺乏有效的消防系统阻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加之防护层的缺失,一系列叠加因素最后导致整个储能系统发生爆炸。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与电工新技术研究所副总工杨凯表示,整体而言,储能安全事故可以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储能电池的起火都是电池本体的原因所引发的;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储能安全防护措施并不是针对储能系统所设计的,所以火灾无法控制,最终演变成大规模火灾。
德国莱茵TüV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李卫春表示,如何避免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不到位引发的事故,对所有储能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目前,就储能产品设计、工艺和材料发展路线而言,即使在前期测试中通过了数轮的抽检,在后期的生产出货时仍不能保障其安全。
“另外,受制于储能完全开放式的系统环境,最近两年颇受欢迎的特殊气体预警方式有效性大打折扣,储能系统的大规模通风量将导致气体浓度瞬间稀释,微量气体很难快速准确定位问题电池。这也是引发储能系统火灾爆发的原因之一。”李卫春指出。
从系统层面解决储能安全问题
储能安全总体分为三个领域:一是储能本体,二是应用,三是配套措施。杨凯告诉记者,解决储能安全问题,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两方面:一方面是散热、防护与消防一体化设计;另一方面是液冷散热方式在储能中的应用。
陶船认为,储能系统安全性的提升,需要各个环节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又相互协作。“电池本体的安全需要电池企业负责,沙尔特宝作为一个专注于储能接触器的企业,在储能安全方面的要求做到了具备很好的分断能力、短时间的过载能力以及高接通能力,这有助于大大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李卫春表示,无论从电池的选型、设计到系统集成和联动保护,储能行业都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在用户心中的信任度。
北京柏艾斯科技是专业的电流电压传感器厂家,掌握霍尔磁通门等多种技术原理,为众多国内外用户提供OEM和ODM服务,更多产品应用请登录公司网站了解更多,www.passiontek.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