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全年能源需求下降5%,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降幅。不过,可再生能源市场克服了这一位危机带来的挑战,在化石能源受到冲击的时候,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和韧性。”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0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下称IEA报告)指出。
同期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报告》(下称展望报告)也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可再生能源已准备好在能源领域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提出了挑战,可再生能源仍然具有发展韧性,并将在未来10年内引领全球电力部门发展。
受疫情影响全球能源需求下降
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高级能源分析师Heymi Bahar指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源需求震荡对其在供热和交通领域的应用产生冲击,工业和运输领域的生物能源使用受到的冲击最大。
国际能源署(IEA)曾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投资将增长约2%,自疫情暴发以来,IEA调整这一数字,认为全球能源投资将下降20%,减少近4000亿美元的投入。
此前IEA执行主任Fatih Birol认为:“这一投资的下降将引发能源相关工作岗位的减少和经济发展的减退,对清洁能源技术投资的减少,可能会影响全球向更加灵活、稳定、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转型。”
据了解,全球消费者在石油领域的支出有史以来首次低于电力行业。全年电力行业的支出将同比减少10%,电网的投资下降约9%。全年油气行业的投资,同比下降约三分之一,页岩气行业投资同比下降50%左右。全球燃煤发电量下滑了5%左右,创历史上最大跌幅。一季度,大规模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投资,已跌落到3年前的水平。
从地区分析看,2020年,传统电力消费大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地的电力需求普遍呈下滑态势。如欧洲整体电力需求下滑约4%,美国约为3%。而与此同时,IEA报告指出,由于中国管控疫情得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电力需求维持稳定增长。据统计显示,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中国每月的电力需求均高于2019年同期,2020年全年的电力需求增长了2%。
IEA署长比罗尔表示:“全球正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变,电力领域的清洁化趋势尤为明显。同时,受传统化石燃料需求和价格下滑、可再生能源逐渐成熟推动,2020年,全球平均电价也呈下滑趋势,降幅近30%,较2019年翻番。”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疫情逆境中创新高
IEA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在新冠疫情逆境中创下新高。Heymi Bahar指出,2020年虽然在工业和运输领域的生物能源受到较大冲击,但全球包括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在内的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比2019年增长近7%。由于风力和水力发电的增加,可再生能源几乎占到全球新增发电总量的90%。
全球不少国家将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在可再生能源,这促使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向好。2020年1—10月,在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引领下,世界各国拍卖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同比高出15%,创下新纪录。在中国和美国的推动下,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净装机容量将增长近4%,接近200吉瓦。2021年,在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之下,欧盟和印度的发展提速,来自中美欧印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造就了2015年后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展。
投资者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依然强劲。IEA报告指出,上市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商和项目开发商的股票表现优于大多数主要股票市场指数和整个能源行业,这主要归功于对此类企业业务增长和财务状况在中期保持健康的预期。“2020年10月,全球范围内太阳能公司的股价比2019年12月翻了不止一番。”在中国、印度和欧洲的引领下,世界各国拍卖的可再生能源容量都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为确保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国际能源署还强调,各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支持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企业报告称,政府激励框架可以确保可再生能源增量在2022年达到271吉瓦,仅中国一国就会占到增长的30%。
虽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显现韧性,但IEA警告,可再生能源无法承受政策不确定性。在主情景预测中,关键市场中激励措施到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政策不确定性将导致可再生能源增量在2022年小幅收缩。政策的不确定性和追溯性调整已经影响了许多国家陆上风电装机增长,造成了新增装机“涨—落”的交替循环。
展望未来,IEA预测,风电和光伏的总装机容量将在2023年超过天然气发电、在2024年超过煤电。可再生能源将在2025年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来源。届时,预计可再生能源将提供世界上电力的三分之一。水电将继续提供全球将近一半的可再生电力。目前水电是世界上明显最大的可再生电力来源,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位居其次。
中国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核心作用
当前,中国正在编制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建议》中涉及新能源规划要点分别提到了加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等。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在致辞中强调,为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减排目标,中国将优先推动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让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增量的主体。
国际能源署副署长大卫·图尔克(David Turk)在IEA报告发布致辞中指出,在实现可持续增长的进程中,中国可以向全球发挥表率作用,以推动全球的长期减排努力。同时他表示,国际能源署愿意进一步深化同中国的合作。
丹麦气候、能源和能效部常务副秘书长安德斯·霍夫曼(Anders Hoffmann)在致辞中指出,2005年,中国安装了1000兆瓦的风能,此后,中国持续拓展风能装机容量,2020年一年就增加了72吉瓦,再加上13吉瓦的氢能和48吉瓦的太阳能,中国有望在2030年实现12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总体装机目标,这是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习近平主席发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号召,并承诺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对此,霍夫曼表示:“中国领导人做出的碳中和承诺让中国站到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舞台的中心。在中国一步步地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丹麦非常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共同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也在致辞中称赞中国在减排方面做出的明确承诺。他表示:“中国参与推动气候变化议程将对国际社会产生难以被低估的影响。”
IEA报告指出,在2020—2025年期间,中国占所有可再生能源容量增长的40%,并占全球光伏产能的80%。“十四五规划”是进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的关键机遇,将帮助加快实现中国2060年净零排放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在发布展望报告时指出,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中国应该在2050年前就实现清洁、低碳、安全、有效的绿色能源转型,而从技术上讲这是可以实现的。
展望报告指出,能源转型将以可持续的方式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并培育出一些新兴经济产业,包括电动汽车、绿氢、创新产业和智能产业等。未来10年是中国碳达峰的关键时期,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不单是在新能源领域,也要在建筑、交通、土地管理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随着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的提高,赵勇强预测,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中的占比应该超过30%,到2035年超过40%。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巨大潜力。中国可再生能源成本有望成为全球最低水平,现在中国某些区域的风电、光伏成本已经可以做到0.2—0.3元以下,未来15年,实现0.15元的成本将不局限在极个别的地方。
北京柏艾斯科技是专业的电流电压传感器厂家,掌握霍尔磁通门等多种技术原理,为众多国内外用户提供OEM和ODM服务,更多产品应用请登录公司网站了解更多,www.passiontek.com.cn.